随着一声锣声,南宁府第一届男女大比开场了。
第一场是史书大抢答,考的是学子们的记忆力,所有男学子,女学子们抢答,最先举手的人回答题目,答对一题晋级,答错了失去资格不可再答题。
因为答错会失去资格,没有确定把握无人敢举手,倒也没出现很多人同一时间举手无法辨别出谁是第一个,就是有几人同时举手不好分辨,只要他们在纸上写出答案,夫子们判定对错。对着晋级,错着淘汰。
“华朝第六任皇帝的谥号是什么?”
“华朝那一年修通了京杭运河?”
“棒子国在那一年向我朝递交称臣书?”
“土豆是在那座岛上寻到的粮种?”
......
抢答很快,只取前一百名答对之人,所以不到一个时辰就选拔出来了。其中男学子五十五人、女学子四十五人。
第二场是经算题,考得是大家的演算能力,每人二十题,半个时辰后交卷,全对着晋级。
一百人在大广场正襟危坐,奋笔疾书,时间很是紧张,有几个人都未曾答完,就听得倒计时的钟声了,没有法子,瞎填了几个数字,万一狗屎运蒙对了呢。
交卷这后,有一从大呼“哎哟,我有一题算对了,但我写反了答案,是一五八七的,我写成了一五七八了。”
听得众人心中一凌,连忙回想自己有无粗心,但时间紧迫来不及检查,一时还真回想不起来。
应着只看答案,未参回考试的学子们可以帮着判断对错计分。在统计期间先在四个公示栏上都张贴着正确答案,好让学子们对照着答案,让其心中有数。
因为只取满分者晋级,没答完的,粗心写错的,答错一两题的尽数淘汰后,男学子有三十一人进级,女学子有二十八人进级。
第三场命题做诗,考验学子们的诗才,本来应是所有人对着同一景或同物或同人赋诗的,但陆仁提议,不若就让各自对着第一场各自所答题目赋诗,不限角度,以增其趣味。
苏院长道:“如此怕是不好评比第一。”
“无碍的,这男学女学不过是友好较量,不用非得评个第一出来,所有人做出诗作后,我们收录起来,刊印分发给所有人,只当是件美事,以驱动学子们努力学习,明年再来争取能晋级这第三场,在这诗集上留名。”
能出诗集?
怎么不早说?
学子们,尤其是府学学子个个懊恼不已,早知如此,定会认真心对,全力以赴,这可是大扬文名的机会啊。(说得好象他们放水了似的,晚上看书看到半夜的不是他们是哪个?)
晋级第三场的学子们也是绞尽脑汁的想做出一首好诗,只是从未想过对着史书上的事写诗,平日里是写诗一般是写春夏秋冬、写花草树木、写忠君思友,一时间还是有些抓瞎的。
答了诸如皇帝谥号,名臣功过的倒还好,总是想过一两首这样的诗的,不至于特别抓瞎,特别是答题是棒子国哪年称臣的那学子最是欢喜,这诗他做过,今日只要多做润色就好。
最倒霉的是答题关于土豆的那位学子,可把他愁坏了,如何提笔开头都不知道了。
红苗有两个小姑娘一同答的是关于辣椒的答题,这两人倒是一人作出一首诗来,在诗集中学子们翻看评论时只觉这女子胸襟也不若男子。
※※※※※※※※※※※※※※※※※※※※
诗词是百度上看的,不知道原作者,我就没在正文里打了,大家看下作话吧,当做是红苗小姑娘写的吧,作者实在是想不出了。
一人做得是: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红装虽艳性刚直,亭亭玉立斗艳阳。
另一人做的是:丽质生身菜圃中;少时葱绿老来红。倾情不怕千刀碎;佐料尤调百味丰。忠勇一门骁将效;威严万古圣王崇。喜逢天下清平日;挂起灯笼庆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