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不是吴尚书了,可是究竟是何人这般可恶?皇帝一面思索一面回宫将这好消息说与汪皇后听,“阿姐,我与谢相、六部尚书全都私下谈过了,他们尽数支持此事。”
皇帝心思浅情绪上脸虽然容易被人窥视到所思所想于皇帝而言不好,可这样的皇帝想办点荒唐事只要不动国本也没什么人敢强硬阻拦。尤其是这不成熟的皇帝一幅敢不赞同敢反对就是让皇后不开心的幕后指使,我会拿小本子记着日后一定报复的表情的时候,没几个大臣敢硬拦的。汪皇后早就料到这点了,故意与皇帝说了要办女子科举,并与他说若有人反对定是那人指使的御史上奏。果如汪皇后所想,女子科举这样荒唐不比后宫干政小的事在这时期没受什么阻拦的君臣一心的通过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除了主事之人确定为陆仁外,六部没有派一人给陆仁,也没有任何一部与陆仁交接配合。
陆仁等了半日,除了那一纸召令,果真连个办公地点也没有人想起来拨给自己。挠了下头,下衙回家写娘子商议写奏本去。
次日,陆仁就上奏了,先请礼部配合将这新开一科女子科举之事传达于天下,并请礼部将开科时间、考试地点、考试范围确定下来。
陆仁知道,大家想的就是拖字决,想着这事拖着拖着就拖成了陈处旧案不了了之,可是陆仁也想办这事啊,想瞌睡的时候遇着了枕头,谁还管枕头是从那里拿的,先枕上再说呗。
反正这命令是皇帝下的,那皇帝自然是这女子科举的支持者,满朝文武什么态度不清楚,可是陆仁知道没人敢在皇帝面前说这事办不好,那就将这事拿到朝堂上说呗。
反正现今朝中无甚大事,整堂朝会陆仁就用来讨论这女子科举所要达成条件的方方面面了,就是礼部想说滋事体大得慢慢商议陆仁也没给礼部拖沓的机会。
什么时候考?礼部说时间不好确认,需钦天监细细挑先,不用不用,赶在在皇后娘娘千秋节前就好了,考好了就在千秋节这日放榜,这个日子虽然没经过钦天监算,但没人敢说不好,特别合皇帝心意。
什么地方考?现成的地方啊,乡试时间与女子科考时间又不一样,现成的考房。
突然举办女子科考地方来不及准备?没关系,可以先在京城试点科考,第一届只在京城考,可不限考生户籍地方,秀才、举人、进士全在京城试点考嘛,先小小试一试,以后若是报考人多了再说人多之后怎么考,先办起来再说。
监考官员从何而来,男女大防不可不防?宫中抽调出一次监考所需的维护秩序宫女完全不成问题,监考官可由宗亲王妃们先担任第一届,往后再由高中考生担任,连第一批高中之人的安排也出来了呢。
朝上但凡有人提出一条为难之处,陆仁就给出一条解决之道。半月朝会下来,女子科举所需前期准备尽数谈妥。
六部众官员只觉陆仁是内部叛徒,不情不愿的做着女子科举的准备工作,可是天底下没有比通政司更适合做此事的了,想要推脱有事将女子科举之事压上一压都没有半分办法,因为有没有事通政司比六部官员还更清楚。其中轻重缓急新来六部就任的官员说不定还没通政司各参议明白。更兼大家也避不开通政司的人,你不想接办女子科举的事还能不办自己的本职事务?可人家捧来的奏本那女子科举放在第一层,明目张胆的表示,请先处理女子科举之事。
有陆仁的如此操作,这是有史以来政令最快执行一条政令了,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依旧不够满意,他怕赶不及在皇后千秋节前办好此事,又为陆仁大开方便之门,让陆仁兼任吏部侍郞以便调动官吏办理此事。并表示若六部不能配合好不介意再让陆仁兼任一部侍郞的情况下女子科举于九月九日正式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