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候爷也不是不知道家里媳妇什么性子,不说吴尚书的势力,就看在太子东宫稳固的份上,他也不想撕破脸,孙儿少有什么关系,嫡子安文钦没有庶子,安候有的是庶子庶孙。
只是吴爱莲得势猖狂,连他这公公也不放在眼里,一与文钦有矛盾就敢指着安家一家老小的鼻子骂。而且亲家当丞相不当丞相的,于安候府当真影响不大,吴爱莲一心将丈夫留在身边就怕到了外地有了外心,从来不肯回娘家让吴尚书为安文钦谋个好位置,多年来文钦还是个清闲官。哼,不就是想着反正也有爵位,地位不会丢人,而文钦没有差事就能更好的陪他,目光短浅至及。
至于孙儿,等孙儿长大成人,又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时候,有他那太子妃姨母在怎么也不会前程差了,帮吴尚书当上丞相不过是让吴爱莲能更加嚣张罢了。
可笑,许我儿多个庶子我就得感激不尽?
只是也不好不应,不看僧面看佛面,太子妃还在呢。
“我会着人盯着刑部尚书的,若他有意争这相位,我就帮着拦上一拦。”安候许诺道。
好了,大事成了。
真不怪吴尚书没料到陆仁剑指丞相之位,向来丞相是在六部尚书中选拔的,这次皇帝不是没破例提拨陆仁,可在谢相与皇帝的又一次三辞三不准的君臣相得之中,谢相推荐陆仁为继任者了。
“为相者,不可专权,又不可不知六部之事。陆仁虽不是六部尚书,但其通政司对六部流程了如指掌,本也是吏部侍郞,对六部的协同调配比臣不差。更有女子科举已成惯例,那选一最先督办此事之人为相,可让政令有持续......。”
谢相的秦本洋洋洒洒有上千言,皇上怜谢相年事已高命掌印太监在朝堂中宣读的,可掌印太监的声再高再清楚吴尚书也是听不清了,他耳朵嗡嗡作响。
太过突然了,不等他想到对策,朝中大臣居然有不少附议同议的,吴尚书一个一个望过去,怎么可能,这些人怎么可能服陆仁?
那个为官资历不比陆仁老?
是啊,陆仁资历比不上他们,可他们没有谢相举荐啊,一些人本是谢相的人,谢相早就与他们通过气了。顺天府尹陈大人,他家与陆家算得上世交,在陆仁为相与吴尚书为相中选择支持陆仁不出其意。汪皇后一派更是听汪皇后的支持陆仁。
至于其他的中立大臣,虽然没有支持陆仁,可也不会在吴尚书才被连着罚了好几次的当口跳出来说吴尚书更有资格为相。(唔,至于有没有因为家中妻、女为陆仁天天说好话的功劳很难说。自从女官出现后,家中有才华的女儿地位直线上升,话语权上升,当家人们也是不得不重视这一份声音。)
刑部尚书其实也有一派系人的,不过他被安候爷按住了,他们利益交换的条约是不许刑部尚书和吴尚书争相位,但也没说要帮吴尚书。
而一干宗亲,本就听到皇帝有意无意放出的风声,没打算出头。
吴尚书想用拖字决,想说百官反对都用不起来。
当日,华朝史上最年轻,出身最低的陆相在前任相爷的举荐下,以非六部尚书的身份当上了丞相。
从陆仁当了丞相后,更是整肃家风,虽然吴尚书已成陆仁下属,但陆仁却没有想尽办法去扳倒他。
先不说可行不可行,陆仁就没起这个意。
“外有一老狼盯着,才不至于疏于防护,以至心神松懈至成尸位裹素之人。”
这句话是陆仁与陆家老的,后来简化陆家家训——小心,外面有狼正盯着你。也正因陆家时时警惕,子孙后代少有败德之人,多年之后,陆家也成了与谢家齐名的世家大族。
贫穷农家终于跃过农门,不再因一人起而起一人落而败。
※※※※※※※※※※※※※※※※※※※※
谢谢大家看到这里。
李琳,锦鲤体质咸鱼心态,人生爱好是宅在家里喝着果汁,看累了就听。
穿到仙侠世之后,爱好依旧没变,修仙功法那有好看?
作者新文,又成为传说了,感兴趣的移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