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润得把这朝会拖得久些,所以这问题,还得让他们好好的讨论一番。
“这贼寇如此不将我堂堂北齐放在眼中,臣以为,当发兵北上,好好杀一杀他们的气焰,也让他们好好领教一下我北齐儿郎的厉害。”这话一出口,显然是个武将,说话的这人姬润认识,论辈分,是他的表哥,因为这人是崔道禹的儿子,崔奉壹,也是人高马大的一家伙,武艺高强的好战分子。
崔道禹对外素来主战,他教出来的儿子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臣以为,崔将军所言甚是有理,我朝这数十年,对匈奴太过仁慈了,以至于他们都忘了当初输的如何惨烈了。”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是崔奉壹之兄,崔道禹大儿,崔恕己。
在姬润看来,崔道禹真的不是一般的能生,而且不是一般的能生儿子,除了下放的那几个,留在京畿的就有四个,现在朝堂之上的,有两个较为年长的,另外两个年轻的,一个负责京畿守备,一个负责皇宫守卫。
朝堂上的两个,一个是正三品礼部尚书崔恕己,一个是正三品冠军大将军崔奉壹。
崔恕己和崔奉壹两人这时候都已经年过而立不止一点点了,能做到这样的官职对于世家而言,实属正常。至于不正常的,自然是那个才刚刚过了而立就已经官居一品好几年的长孙无愁了。
在崔氏子之后,又有好几个不是崔道禹门生就是宋询门生的文官出来附议,武将这边,清一色的支持之声,个个都是恨不得自己领兵的模样。
这些人都太配合了,让姬源安排的人只能跟着附议,准备的一通说辞都算是作废了。
“很好,既然诸卿无一个反对用兵的,那就接着说说,派谁去的好。”姬润这时候的脸色,又有些苍白起来。
“臣愿领兵!”不用说,如此积极的,也只能是那个崔奉壹了。
“臣亦愿领兵!”
“臣…”
……
也不知这些武将是太久没活动筋骨还是如何的,一个个的声音此起彼伏,听得姬润都觉得心烦。
“左相以为呢?”
姬润直接来点名,被他点了的人,自然就是一直老神在在的长孙无愁了。
闻言,左相施施然出列,“臣以为,都不合适。如今边疆战火早起,匈奴已经开拔往下一座城池,不日便可再次发起攻城,现在点兵聚将再发兵北上,怕是城都破了。”
长孙无愁这番话,简直说道姬源的心坎里了。
“臣以为,左相此话甚是有理,如今点将,却是慢了。”他都忍不住自己出列了。
姬润配合的点点头,觉得这说的十分的有道理。
“臣愿点兵挫敌,夺回失地。”这时候,一直不说话的国公爷之一的纳兰明镜,适时出场。
纳兰明镜留着一撮山羊胡,五十多岁的年纪,精神抖擞得很,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的。
“最了解北境的,莫过于臣,如今匈奴杀到了臣眼皮底下,臣又如何能坐视不理。臣愿点我纳兰家府兵,并蓟州三万守军,破匈奴。”
纳兰明镜不仅仅是想出兵,实际上他早就修书一封到了北境,这时候他儿子怕是都已经点兵完毕,出发战场了。
因为姬润那一封密旨,接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纳兰明镜。
虽然比不上魏参,但是纳兰明镜年轻的时候在军中也是颇有威望。
有他一出来,本来都恨不得自己亲自带兵上阵的将军瞬间都附议了纳兰明镜的话。
尤其是姬源的手下人。终于听到了今天晚上最想听到的一句话。
“如此甚好,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便八百里加急,给朕传旨蓟州,点兵聚将,发兵匈奴,由纳兰顺德领军,务必给朕收复失地,痛打匈奴。”
“谢陛下!”纳兰明镜回了他的位置。
费了心力处理了这件事情,姬润似乎都没了精神,就是坐着,人也有些颤颤,而且嘴唇也渐渐没了血色,苍白的可怕。
“诸卿,可还有奏?”
他这虚弱的语气,让底下不小心看到君颜的臣子一阵心惊。
吏部尚书宋修犹豫再三还是站了出来。
“陛下登基四年,因孝道为先帝守孝一年,不开科举,已经耽误了一次,如今又是三年,这新科取士,定然是不能再推迟了,否则定然会让学子寒心。是以今年秋闱之事,还望陛下早下定夺。”这本来是年初就该定下的事,却因为各种原因一拖再拖,现下却是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明年再补秋闱,那便是极不妥的事。
还有,这宋修虽然姓宋,却不是宋询之子,宋询的儿子宋伯仪这人吧,十分痴迷于做个教书育人的人师,所以领了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翻译过来就是国立大学校长。至于这个品级高于宋伯仪的宋修,是宋询的侄儿,也是宋伯仪的堂兄。
“今年这秋闱,自然要如期举行,至于具体的时日,让礼部测算过后在行商讨,至于这主考官的位子,今年就交给左相。”这是原身早就想好的,姬润也没想去改,毕竟这科考之事在古代是慎重得很,原身定然也是思虑周全的,他就免得再去想了。
“谢陛下!”长孙无愁接过主考官这位置也不悲不喜,这本来就是惯例的,哪一任宰相没做过主考的,他只不过年轻了些,但不会有人敢议论什么。
“陛下,臣还有事奏,”说话的是身为礼部尚书的崔恕己。
“陛下登基已然四年,然陛下后宫之中却是佳丽甚稀。为君者,当身负为黎民,为皇家开枝散叶之任。陛下如今弱冠之年,膝下却是还未有子息,臣以为陛下选秀之事,迫在眉睫……”
崔恕己这话还没能说完,就见龙庭之上,皇帝陛下的身子摇摇欲坠,道怀替皇帝递过一方手帕,皇帝捂着嘴,似乎是吐出了什么,而拿开手帕的那刻,嘴边的血渍还依稀可见,然后下一秒,皇帝陛下眼前一黑,直直晕倒在龙庭之上龙椅之下。
而后就听得道怀总管一句尖锐的‘陛下’,还有他父亲崔道禹和几位叔伯接连不断的‘陛下!陛下!’。
崔恕己只见,因为皇帝忽然的晕厥,整个太极殿乱作一团,最后还是崔道禹大喊:“快来人,快传太医,快找陆邈,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