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很唬人的。
然后,便是无趣的等待。
林大人甚至想甩甩袖子走人,可那样实在太难看了,不符合他的风度。
终于,封氏到了。
林如海让位封氏,自己也就顺势退了。
封氏看着甄士隐,不得不说,跟着那道士是不一样。当年,他贫病交加,不过五十出头的年纪,便连路都走不了,只能拄着个拐杖一步一步的挪。当时她多怕他会不行,怕得夜夜难眠。可如今,这些年过去了,他不仅一改苍老病态之色,反而看着还年轻许多。
若早先瞧见,她还会为甄士隐高兴,可现在她更多的是担忧。她还记得那道士前恭后倨,更记得他强行要带走林黛玉的强盗嘴脸。
封氏正想着要怎么说的时候,甄士隐已经开口了。
“施主,你与我缘分已尽。从此之后,各自安好吧。”
说吧,起身便要走,毫无留恋,甚至都没怎么看封氏,更没有对封氏突然好起来的眼睛给予半点关心。
“别走,我有话与你说。”封氏喊。
甄士隐却并不停。
“你不要再跟着那个跛足道士了!他不是好人!”
虽然他治好了封氏的眼睛,可封氏一点也没有感激他的意思。毕竟,那道士做好事,不是出自好心,而是为了理所当然的强迫别人。所以,她只把好心的林家姑娘当恩人。
见过渺渺真人真身的甄士隐听封氏唤他跛足道人就已经将她化作肉眼凡胎的那一拨儿了,哪里会信她后面那句,不仅不信,反而不悦。
“施主莫要枉造口业。”
亏得林如海不在这儿,否则对着佛家“造口业”之语从一个道士口中出来的情景,林大人一定会大感不和谐。
甄士隐冷漠的态度教封氏有些意外:“你怎么变得这样?”
甄士隐觉得没有回答的必要。
眼看着甄士隐头也不回的往外走,封氏:“你不在乎多年的夫妻之情,也不在乎女儿了么?”
甄士隐仍是不理。
“她现在就在京城!我刚见过她,你不想去见见她吗?”封氏急问。
甄士隐脚步微顿:“英莲命归薛家。”
“你知道薛家?你知道她在薛家?你知道她在薛家却都不去看她一眼吗?”封氏不可置信的一再重复强调。
“命运如此,无可改变。”
封氏眉头紧锁,双目微红:“你何时知道的?”
甄士隐沉默片刻:“很久以前。”
“你早知道英莲会吃那么苦,你却不帮她?”封氏作为一个母亲,在丈夫抛弃她时都没有如此愤怒过。
哪怕是教她跟了冯渊,也好过跟着薛蟠那样的人啊!如今也就不会守活寡了!
“帮她即是害她!”甄士隐此时第一次语气中带了情感,“待她产难完劫,遗子于薛家承祧后,自然会往离恨天销案!”
甄士隐说的本是多年之后的事,可他不知道他口中的产子之说,恰好和了香菱有孕。
于是,在封氏听来,也就是说她的女儿八-九月后就会死。
“你……你……你说什么?”
封氏被唬得脸色苍白如纸,话都说不利索了。
甄士隐阖目:“你放心,我到时会亲自去接她。”
封氏心如刀绞,耳边一阵嗡鸣,眼前直发黑,她张嘴想说话,可是发不出声音,脑子越来越疼,然后,一头栽下去,就失去了意识。
甄士隐眼看着封氏心痛得昏死过去,忽的想起自己当年读《金陵十二钗副册》时痛断肝肠的场景。
但是,命就是命,无可改变。而且,完劫之后,还能回离恨天占一席之地,也是难得的福气。不过人间十几年的辛苦,忍了也就过了。何必为了那一点点磨炼,将未来置于不可知中。
当年的甄士隐也想过将女儿带离苦海,渺渺真人阻止了他。
甄士隐最后看了封氏一眼,挺直了脊背走开。
林府仆人眼看着甄士隐离开,封氏却一直没有动静,便禀告了林如海。
林如海回想起甄士隐那态度,想着她许是被丈夫的冷漠伤到了。可这事,男女有别,他也不能见,便叫丫鬟请女儿去瞧瞧。
林黛玉自然不会拒绝,立刻放下手中的诗集,亲往厅上瞧封氏。
待瞧见封氏晕倒在地,林黛玉急忙又招大夫。
※※※※※※※※※※※※※※※※※※※※
关于甄士隐,首先他样貌没有改变是出自原著贾雨村的心里话,第一百零三回【摘录:雨村复又心疑:“想去若非士隐,何貌言相似若此?离别来十九载,面色如旧,必是修炼有成,未肯将前身说破。”】,说是因为修炼有成,所以容貌和十九年前一样。这个不是封氏印象里大如州的甄士隐,而是当年姑苏士绅甄士隐。
出家前的甄士隐,原著第一回【摘录: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这是他病得很严重,严重要拄拐,同回【摘录:可巧这日拄了拐,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挣挫两个字就看出他行动都已经不便了。
所以,此时的他在封氏眼里更健康年轻了。
其次,甄士隐的冷淡,最后一回,也就是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提起香菱【摘录: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感觉有点冷淡,不舒服,但是不强烈。可咱们回头看他说要去接女儿之前和贾雨村聊天的时的表现吧,同回【摘录:士隐笑道:“一念之间,尘凡顿易。”】【摘录:士隐笑道:“此事说来,老先生未必尽解。】【摘录: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一段话三个笑道。我不知道这是高鹗笔力不足,只会写笑道,还是意有所指,我更倾向后知。而且,接完香菱之后,还是同回【摘录:这士隐自去度脱了香菱,送到太虚幻境,交那警幻仙子对册。】,对接香菱的事就这一句就过去了,然后紧接着【摘录:刚过牌坊,见那一僧一道缥渺而来,士隐接着说道:“大士、真人,恭喜,贺喜!情缘完结,都交割清楚了么?”】,接着说道,一边接人一边说话,可见殷勤。
所以,这个我们甄士隐是冷漠的。
但是我想他不可能是一开始就这么冷漠,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其中安插了一段回忆。
最后那个“人生如梦亦如幻,缘起缘灭还自在”我没查到原本出处,有说是电影,有说是庄子《逍遥游》,有说咱们现代人胡诌。我不信《逍遥游》,我搜了《逍遥游》全文,可能不全啊,我也没买过书,反正整篇里没见这个诗,而且文风也不对。更重要是,我搜所谓全诗的时候,读不通顺也就算了,里面还夹杂着唐·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首诗。我觉得可能是电影有一句,后面又有闲人胡诌了。
还一点,还一点,缘起缘灭这种说法,的确来自佛教,造口业也是佛教,不是胡扯的。关于佛教吧,我真的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告诉你要日子过得苦是吧,你得忍,那是命,那是你上辈子造了孽这辈子还,这一世你好好做人,下一世你就享福了。而红楼里,也有这种宿命论,我也见过有些小天使说,林妹妹还了泪就回天上做神仙了,同人文非要改变,其实并不是对林妹妹好。
这种观点,我在甄士隐身上也加了进去。我觉得这是典型,人类对未知、对不可控的恐惧。他们会觉得吃了点苦没关系,至少结局是好的。他们害怕不肯吃苦,会失去那看起来不错的结局,而落得可能更惨的下场。
倒不是批判什么,只是觉得这思想不想不好。
好了,大概就这几点了,v后章节长,写有话说也费时间,我有时候忙着赶时间或者有时候忘了,有些点就没说。
ps:感谢王源真是刚啊!,胖墩两位小天使灌溉的营养液,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