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是顾远溟能活过来就好了,那他便不会这样愧疚了。
他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借着煤油的灯,翻完了大半本书,得出了一个“墨玉聚魂转生”的结论。
可是墨玉要到哪里去找?
顾绎清正困惑, 心烦意乱捧起那本破书, 书下便咕噜咕噜滚出一块墨玉来。
昏暗的灯光下看着就是一块黑漆漆的破石头, 长得还奇形怪状的,若是放到往常,他大概连看都不愿看一眼。
但此刻这书的一切都是他的救命稻草,于是他便坚信不疑地将这当成一块显灵的墨玉,用双手捧拾起来,预备天一亮便放到顾远溟的坟头去。
趁着天刚晓,顾绎清便踩着泥泞的雪水跋涉到了顾远溟的墓前。
其实实际上顾远溟并没有墓,只是顾绎清偷偷摸摸在没人的时候,在她被活埋的地方做了记号。
除去顾绎清的标记,还有零星几朵小白花,大概是来自于被顾远溟帮过的几个女孩子。
至于她曾经那些“兄弟”,也都在她被关起来之后开始职责她了,不提也罢。
顾绎清将那块墨玉埋进雪水之下,又跪于前拜了拜。
因为担心生起烟雾被人发现,他连纸钱都不敢烧。
“但愿墨玉显灵——”顾绎清苦笑了一下,“我宁愿你能活过来报复我们……”
做完这一切,顾绎清心头一轻,笼罩多日的阴云总算被剥开一下,透进了点光。
他觉得这样自己的愧疚仿佛便能减轻一些了。
12.
看到雪崩的消息的时候,顾绎清心头狠狠跳了一下,然后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从房间的角落里翻出了那本《墨玉杂记》。
自从顾远溟死后,他便离开了山村,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他也早已将那块墨玉忘到了脑后,只是离开的时候不知出于什么心理,仍带上了那本《墨玉杂记》。
如今他自认生活圆满,虽然并未娶妻,但工作稳定,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这样即将走向光明大道的时刻,他却突然想起了多年前那个惨死的女孩子。
随着报纸新闻的深入,他越发惶恐,夜不能寐。
他神经质般疯狂搜集着那些报纸新文,然后挨分裂保存,试图在那模糊的文字后面窥见一丝真相。
但他却始终不敢再回去看自己的家乡一眼。
惊慌的状态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工作,顾绎清选择了辞职,捧着那堆报纸靠着自己的积蓄浑浑噩噩许久。
待到这则消息的闹剧发展到尾声的时候,顾绎清拿起了笔,开始写他的那本日后颇有名气的灵异小说。
他想着多年前那个女孩子澄澈而灵动的眼睛,下笔写着不存在的人对她倾其所有的爱意。
他想象着女孩子可能会有的报复方式,想着怎样的下场才能让她的怨怼得以消减。
他想象着如果时间重来,他该怎样做才能减轻愧疚。
一本书最终成型,编辑读完都觉毛骨悚然,也为故事中的真情感动落泪。
所有人都夸他有天分,只有他麻木无知,只能礼节性地扯动嘴角,尽量露出一个不那么尴尬的微笑。
最后出版时,年轻的编辑问他要不要取个固定的笔名。
当时他正在翻一本诗书,看到一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迟疑片刻,便取了“一晴”这么个名字。
一晴,绎清,倒也说得通。
等到名为《雪下的山村》的系列丛书出版之后,顾绎清过了好几年安生的日子。
但终究再也回不到最初随时都可沉眠的时候了。
13.
收养顾小雨是个意外。
轻愧疚。
一本书最终成型,编辑读完都觉毛骨悚然,也为故事中的真情感动落泪。
所有人都夸他有天分,只有他麻木无知,只能礼节性地扯动嘴角,尽量露出一个不那么尴尬的微笑。
最后出版时,年轻的编辑问他要不要取个固定的笔名。
当时他正在翻一本诗书,看到一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迟疑片刻,便取了“一晴”这么个名字。
一晴,绎清,倒也说得通。
等到名为《雪下的山村》的系列丛书出版之后,顾绎清过了好几年安生的日子。
但终究再也回不到最初随时都可沉眠的时候了。
13.
收养顾小雨是个意外。
那两年顾绎清突然开始到处跑,与他相识多年的编辑十分困惑,几度追问却只得了一个不明不白的答案。
顾绎清说:“我总觉得她还在这世上,我想找到她。”
然而想找的幻影还没有找到,顾绎清先看到了顾小雨。
当然那时候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姑娘还不叫顾小雨。
会收养这孩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这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顾远溟的影子。
一样的不合群,与周遭格格不入,然而一双眼始终干净而清澈。
等到顾绎清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办好了领养手续。
站在人来人往的路口的时候,顾绎清着实愣怔了许久。
只是□□了没有退货的道理,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去做一个父亲。
顾绎清给收养的孩子取名顾小雨,教她读书写字,只给她买黑色的衣服,各种小习惯也往记忆中顾远溟的方向去纠正。
编辑知道这件事之后,沉默了足有五分钟,然后骂了他一句:“变态。”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顾绎清对养女的态度,又无力去抚养这个孩子,知晓部分事情的编辑憋了许久,最终在一次酒后直接跟他绝交了。
于是此后顾绎清便彻底自由了,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养着这个孩子,带着她到处跑,去追寻那个虚无的幻影。
当然他是不会让女儿吃苦的,宁愿自己不吃饭也要给她最好的东西。
只除了鲜艳的小裙子,不管女儿想要什么,顾绎清都会尽力帮她达成。
幸好顾小雨很乖,要求也很少,只要被拒绝一次,便再也不会提起。
渐渐地,顾绎清心底的愧疚又少了一部分。
14.
最初顾绎清收集墨玉只是随手的事,后来也渐渐成了习惯。
很多传说里都有玉通灵的说法,不过关于墨玉的部分却很少,然而顾绎清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收集墨玉。
有时候夜深人静,他坐在床边盯着一地的墨玉发呆,一时也不知道自己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帮顾远溟复生吗?
亦或是自己也死去陪她?
后来顾绎清恍然惊觉,他心里的愧疚从不曾减少,只是过去的情感交杂太多,他不敢承认,只愿自己是对她有所愧疚。
于是数十年后,他对顾远溟的记忆便只剩愧疚了。
愧疚积压太久也会压垮人么?
至少是会让人精神不正常的。
顾绎清觉得自己可能已经疯了,从不相信鬼怪的自己,竟然为了顾远溟,试图去探索闻所未闻的另一个世界。
并且,他总觉得,顾远溟仍在他的身后,从未离开过。
越往后,这样的想法也就越强烈,也越疯狂。
他偶尔也能分出一点心神,去思考女儿怎么办,但还没有结果便被铺天盖地的狂乱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