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所有人都十分诧异的看着刘备。
“嗯…就是通过考试…”刘备挠了挠头,“就是每隔三五年,便集中一批士子,给他们出统一的题目,同一时间考察这些人的文采韬略,选出出类拔萃者,给这些人入仕为官的机会。到那时,不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寒门,抑或者百姓,只要有真才实学,那就可以入朝为官,你们觉得如何?”
蔡邕先是眼前一亮,接着抚掌大笑道:“妙!这科举真是妙不可言呐!如果真能实行的话,那不但是断了豪族的一大根基。还能弘扬读书风气,掀起学识热潮。到那时候,定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有用之才为国效力,那我们汉室江山肯定会越来越强啊!”
贾诩、田丰、李儒也是交口称赞,对刘备这个主公简直是佩服至极。此刻在他们心里,刘备绝对是世间少有的明君。
见他们这样,刘备有些不好意思,这毕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且就算是科举,也照样会发展出结党营私之事,所以这个还得慢慢考虑。
当然,以现在的形式来说,自己和众谋主商议一下可以,但绝对不能实施。否则不但大逆不道的名声跑不了,还会将自己完完全全的摆在豪门势力的对立面上,城外天下公敌。
众谋主也明白,所以谈论了一阵科举之事后,便不再提了。
刘备又想起於夫罗的请求,问道:“诸位先生,你们觉得此事我该如何区处才好?”
田丰进言道:“主公,在下认为,并州之事必须早点解决,不然以某异族的凶残,将我们汉家子民都屠戮光了,那并州就真要落入外族之手了!依照在下之见,主公您就答应於夫罗的要求,先和他到并州平叛,等到掌控大局之后,就让他施行诺言,召集匈奴部众,回塞外草原定居。只要把於夫罗控制住,就不怕他不践行诺言!”
刘备听完,又看向其他几位谋主。
贾诩拱手说道:“有些事情,不打开局面,是不能做到后面谋划的,所以在下赞同元皓兄之言,先答应於夫罗的要求,帮他回去平叛。之后再审时度势,根据情况再做谋划。”
蔡邕连连点头称是。
李儒突然笑道:“主公,我看那於夫罗不但仰慕中原文化,而且还非常乐于享受中原的富贵。不妨多给他些稀有的赏玩之物以娱其心,时间长了,或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效用。”
“好!”刘备点点头,“姑父你说得很对,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