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尘埃落定(2/2)

经过了长时间的突击审讯,这些有问题的人终于都招了。听说有人在当场声泪俱下,直说自己是一时糊涂受了诱惑,更有人表示自己是在看见文物的那一刻才动的邪念。

可是,罪行一旦犯下了,是绝无更改的可能性的。

再多的理由,无非也是没有抵得过“金钱”二字。

喧嚣落下了帷幕,散场的速度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快。当初幕布掀开之时,各色人物争相上台竞技、大显身手,都以为自己会是最后的赢家。真正最后一幕时,跌下去的太多,始终站在上边的却很少。

但我是早已期待这场大戏早早散场的,无论是做为舞台上的表演者还是舞台下的看客,我都已经感到累了。

曲终人散,送走了领导和一干人等,拥挤的招待所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是很明显的,招待所老板的脸色并不同我们一样喜悦。

简单的告别酒席之后,一直以来帮助、救护我们的跟随陆秦延而来的兄弟们也要告别这里了,他们将要重回自己的岗位做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承担起原本的那份责任。

我知道对他们我无以为报,只能一杯杯酒敬过,拿出舍命的诚意来拜谢他们。

陆秦延见我眼圈通红的对着众人鞠躬道谢,不说话抿着嘴笑,我不满的瞪他:“虽说大家不图你什么,但是你就不能拿出点诚意感谢大家?”

他乐呵呵的接话:“那既然许尔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不表示,这样吧,日后只要你们想,我们公司就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大家听完这话,欢呼雀跃地谢着陆秦延,顿时把我刚才诚挚走心的表达比的没没的。

送别发生在欢声笑语中,悲伤的情绪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其实还是要感谢陆秦延的,他总是能捕捉人心底最真实的情感,最真正的需要。

不出所料,隔天的报纸新闻头版头条都是这次文物发现的报道,特别是各部门多级别的领导协作,牵出了一些队伍中的背叛者,肃清了文物界的毒瘤,也给以后文物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以为能平静下来的小山村,在第二天还是有很多人蜂拥而至,有的是来深入采访有的是来碰碰运气捡个漏,还有的人纯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把小山村当成了旅游景点。

看来它离平静还是得有一阵子时间了,重点是当地的领导看出了商机,计划趁着热度把这里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品牌景点,至少比农家乐要有文化底蕴一些吧。

剩下的我和陆秦延,无事一身轻。

回老宅看望了奶奶,去四叔那里喝了几顿酒,每一天优哉游哉的闲着,就差一点要去游山玩水了。

还是陆秦延提醒我,我才记起还有论文需要完成这件事,于是这几天我挑灯夜战,加班加点的赶作业。

四叔没有问我为什么没有离开,我知道他也在等待答案。

很快,考古队那里传来了消息,他们终于寻齐了消失的文物,补起了完整的文物延续发展时间线条。

我们匆匆赶到考古队,我爸正拿着放大镜观察一个金器上边的刻字,他看得那样认真,我们一时不好打扰他。

站在一旁等了很久,他才慢慢放下手中的金器,眼神看起来很无措,都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存在。

我叫了他一声,他回过神来,我注意到他把手中的金器故意地避开了我们的视线,转交到身旁的工作人员手中,特意叮嘱他小心保存好。

是重要到不可被外人看到的文物吗?还是说是文物上的信息不想被人看到?那上边到底有什么?

首先向我爸汇报了村物的发现以及中间出现的各种险象环生的事情,经我添油加醋的一番描述,被我爸吓得一惊一乍的。

好在大圆满的结局足以安抚人心。

话题回到了考古队的发现,他领着我们来到了文物保存室,经过精心布置的保存室设备齐全了很多,可以做出土文物的清理也可以给很多文物成分做分析实验和修复工作。

我们穿行在实验室的过道上不敢出声,脚步尽可能的减轻,不为别的,只要你亲眼见过文物修复工作者是怎样细心、耐心、精心、小心翼翼的给一件破损文物做修复的时候,你都会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生怕自己发出的一点声响惊扰到了这些犹如天工巧匠之人的手指。

好像他们每一个动作都能牵动着发丝似的细腻,带着恢复生命的活力,让人望人生敬。

我们悄无声息的来到文物摆放的桌子前,我爸上前掀开了遮盖着的防尘布,我们齐齐上前一步,待看清文物之后,好像霎时忘记了呼吸,不是因为它太震撼,而是因为它太熟悉。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