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 山村风云 第一节 队委开会(2/2)

“叫维住也是他,用知青的钱也是他……”老贾又开始愤愤。大家都知道他说的“他”是谁,不便搭话。

“这不都是给村上做好事吗。”广生婆头也不抬,说了这么一句。

老胡说:“机器来了,就先让树青那娃管着,听说他在学校开过车,迩后咱们村里再派个娃跟他学着。”

这事大家没法有异议,在这偏僻小村,谁能再推荐一个懂机器的人来。

广生婆扬起烟锅说:“元兵那娃得派点正经事做。”

这老婆虽高寿,却精力旺盛,爱管些闲事。广生婆与吴德茂老汉在村里六姓中辈分最大,李茂林管她叫婶,丕斗和树生管她叫姑奶,李家势大,广生婆就更胜一筹,大家都敬畏三分。队委们开会,一个耄耋(mào dīe)老妪(yu)插一句嘴,而且说的正是讨论的议题,既没人斥责、反驳、也没人搭理,一个个低下头去抽起了闷烟。

广生婆这么一说,各自都忽然觉得似乎忽略了一事。

老贾的心思全在打坝修田上,最近上头宣传学大寨的势头越来越大,老贾把陈永贵当做他心中的榜样。他贾家几起几伏,如果能在学大寨这件事上干出点名堂来,就能改变贾家在冷庙沟势微言轻的处境。来的这帮知青正好是用在这上面。

触动老申的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思路。老申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在冷庙沟借着连襟曹家的帮衬,混了个副职,不高不低,很不容易,极想立住脚跟,扩展势力。他早就看出知青势力不可小视,生久了,迟早要争霸江山,必须争取。他也觉得应该在知青中竖起个人物来,广生婆一提苏元兵,让他立即想起另一个人来。

老胡心思在另一边,前两天公社知青办才来通知,叫总结知青工作经验,要召开全区知青工作大会,推选先进集体和毛选积极分子。冷庙沟得拿出像样的事迹和人物来,也好扬扬名声。广生婆刚才提到苏元兵,不知怎么,老胡忽然把这件事也想起来了,必须趁此商量一下,过后又没时间了。

树生听广生婆提起苏元兵,也想起开的战备会议和李丕斗给他面授的机宜,他兼民兵队长,不能不考虑这方面的工作人选。

各有所思,不知如何说起,一时怔住。刘树生叫了声:“姑奶奶……”。别看广生婆年纪大了,有时候胡搅蛮缠。但还明事理,大事不糊涂。正好一袋烟吸毕,下炕穿鞋,说了声:“娃们嫌俄喽。”扬长而去。

刘树生站起来说:“公社开会,丕斗哥传达中央的话说,叫备战。建立基干民兵组织、挖地洞、挖战壕。会后还叫住我,特别布置了咱村的战备工作。……”

“正好,咱们把民兵组织起来,打坝修田……”老贾说。

别看刘树生是民兵连长,可冷庙沟根本就没有民兵组织,更谈不上基干民兵。这个穷僻山沟,要它作甚。队长兼民兵连长这在各个生产队都是官的。

“丕斗哥说了,我还是兼着民兵连长,苏元兵当基干民兵排长。丕斗哥说,要备战、生产两不误。丕斗哥说了,最近一段时期要把战备作为重点来抓,争取拿先进,别给他丢脸。丕斗哥还说……”

“丕斗哥、丕斗哥!你丕斗哥都定好的事,还开什么会!”老贾下炕、趿上鞋,别上烟锅,踢开窑门,出了窑洞门,只听一阵扁担水桶相撞的声音远去了。

大家面面相觑,也不惊讶,新班子成立以来这种场面已经多次。每次开会决定事情,总有李丕斗的指示下来。树生只是停顿了一下,听老贾走远,管自说了几个人名:有彩、有桂、米莲、脚心儿、三狗、昆生、德茂,明娃、陶玲、周文莉。说是丕斗哥点的。

老申说:“有桂那成分不行,你丕斗哥不是忘了吧。”

“有彩、有桂从小一搭惯了,有桂不去,有彩也不会去的。”树生说。

“基干民兵,成分不对,上头查下来要挨祸事的。”

“好吧,就怕有彩也不去了,丕斗哥就是想让他妹子进队呢。”树生说。

“那陶玲也不能,估计丕斗不知道她的出身。把她和有桂放到果树队去吧。”老胡说。

“好吧。”树生说。

“德茂那么一把年纪了,也算基干民兵?”老申调侃的语气。

“德茂不是当过兵吗。不是还要打坝修田吗,没有个老把式带着,行吗?”老胡说。

“嗐!真是老弱残兵,没事了吧,散了吧,俄们桂芝要睡了”老申说。老贾不在,其他事也没法商量了,各自散去。

桂芝早在她妈的腿上睡着了。

第二节往事风云

树生传达,老申调侃,老胡遗憾,老贾气走,看似一场平常的队委会,为什么县上领导干部李丕斗要通过刘树生传话来影响队上的工作?为什么贾顺祥生这么大的气,甩下队委会,踢门而走?其实隐藏着冷庙沟几百年、特别是这十多年来翻云覆雨、爱恨情仇的故事。

※※※※※※※※※※※※※※※※※※※※

由于知青放假期间的打老杜事件,队干部之间对知青的安置问题产生矛盾,引发出冷庙沟的人文历史。

从冷庙沟的建村史说起。

几百年来,特别是近代几十年,冷庙沟六姓家族的变迁、贾李两家的仇隙衍生出来的爱恨情仇故事,影响着冷庙沟生产方式、政治格局、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

贾李两家的争斗,导致老贾被捕,成为冷庙沟一场里程碑式的悲剧。虽说是李家阴谋所致,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土地,因为生产方式的矛盾。与本作品最后的悲剧有着异曲同工的呼应。

本章引出了李丕斗这样一个造反起家的权利人物,在本的矛盾线上一直处于反面。对各种悲剧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对广种薄收、开荒扩种的农耕方式进行了剖析(特别是李广田对土地疯狂烂种的描述),人文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对陕北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在本作品中不管是内容还是篇幅都占据着很大分量,纯粹是陕北农村时代变化的历史展现。整部作品也都贯穿着陕北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大量内容。反映六七十年代陕北农村人文历史怎样影响着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变迁。

谢谢编辑审阅。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