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指着前面一座临水而建的四角亭子,笑道。
李纨等人抬眼看去,从沁芳溪支出的一条水系之上,联通两地之间,一座精美的亭子屹然伫立。
众人见之欣喜。
走到近前,只见这座临水而建的亭子以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拱,兽面衔吐,波光倩影,宛若琼阁。
“这座亭子很不错。”贾母看了半晌,如此说道。
王夫人见贾母有意此处,于是笑道:“老太太也走了半日了,不如我们也在这里略歇一歇,借着这水上的凉风,也去一去暑气。”
贾母正有此意,因此就带着众人进去。丫鬟婆子们预先把垫子垫在了木条长凳子上,贾母王夫人等坐了,因为亭子外面就是水,如此背靠着,被轻微的凉风一吹,倒还真是把方才走出来的暑热去了不少。
“这座亭子叫什么名字?”
“回老太太,叫‘沁芳亭’。”
“谁取的这个名字?”
“是清哥儿。”
贾母点点头,又道:“这么说,我们一路看过来的地方都是清哥儿取的名字了?”
王夫人笑道:“并不是,这里面的亭台轩馆大多数都是宝玉所题,只有几处是清哥儿题的。”
贾母微微意外,看向贾宝玉,贾宝玉呵呵笑了笑,眼中有着些许得意之色。
原来,前日贾政见园子已经告竣,就进园子来巡视,结果自然是很满意。只是又见园中各处景致、亭台楼阁皆未赐名,因此就派人叫来贾清,商议题名一事。
贾清虽然不太想抢贾宝玉这个风头,只是此时对于园子的题名权,他乃是实至名归,旁人包括贾政在内一概不好越权,因此他就随着贾政一起一边游看一边给各处暂时拟一个名。
贾清倒是没有标新立异,随便篡改贾宝玉对于园子的题名。一来他想尽量完美的复原一个记忆中的大观园,二则,不得不说,贾宝玉虽然不爱学习,但是对于诗词曲赋这些文雅之事,颇有造诣,本身也算得上是一个雅人,他原本定的这些名字,也算是新颖妥当。
所以,像是沁芳亭这样的重要地名,贾清皆未做更改。
不想只看了几处地方,就有下人传说“修国公府的人来请......”
贾清只得去了。
只是贾清又生怕贾政带着他那些清客们起一些“乌七八糟”的名字,他到时候还不好驳了贾政的面子。因此在临走之前提议贾政:
宝二哥近来学识大进,二叔何不把他叫进来,一来宝二哥作为大姐姐的亲弟弟,给园子里的各处景致题名最为合适。二来,二叔还可以借机考教一番,岂不好?
贾政原本还想着等贾清回来之后再接着议此事,毕竟园子是贾清主导修建的,他不好自专。听了贾清的话,一下子就意动起来,加上又是贾清自己的提议,因此顺势就采纳了。
没成想,这一试,果然发现了贾宝玉对于此道颇有天赋,倒似不在贾清之下,题的名字还真不算是有辱斯文,因此便把平素来对于贾宝玉的嫌恶去了三四分......
闲话不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