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一九章 南亚计划.3(2/2)
如今每天都能组装五千只火枪,要不了几年,大明的士兵,包括巡捕,就都能换上长短火枪了。
随后,朱瞻基来到了铸压场,这也是目前大明防护最森严的工场,因为这里生产的是金银铜币。
想要开办银行,最重要的就是货币储备金。现在可不是后世的信用社会,纸币和电子数字都能成为货币。
要想让老百姓认可,就必须是铮铮亮的金币或者是银币。银行想要得到认可,没有足够的金银币储备,拿着金银票取不出来金银,那一下子就完蛋了,再也不会有人认可了。
所以,朱瞻基一开始一直没有打银行的主意,一直等到在日本获得了巨量的金银,才筹备起银行事宜。
铸压场这边,原本只有几架压铸机,现在也增加到了四十架,这些压铸机每天三班倒,就能压铸出八万两银子左右的银币。
朱瞻基带回来的这七百多万两银子,也就只能满足三个月时间的满负荷工作。
所以为了钱范的安全,朱瞻基也不准备再扩大规模了。工场越大,负责的人越多,也就越难控制整个过程中的钱币安全。
实际上,如今的大明的货币储备当然不止朱瞻基带回来的这些,因为在银币出来之后,大明就已经取消了银锭和金锭的流通权,所有涉及商业,税赋的交易,都必须用金银币来交易。
所以这一年来,大明已经有了超过两千万两银币在市面上流通。光是通过货币的转换,朝廷就获利最少百分之五。
因为不管是金币,还是银币,都不是纯金纯银,有一成是其他合金,而占了百分之十重量的合金,价值最多是货币价值的一小半而已。
朱瞻基巡视完毕,问银作局的太监钟大勇:“如今内库还没有兑换出去的金银币还有多少?”
钟大勇愁眉苦脸地说道:“殿下,如今禁止使用银锭,银作局在京城的衙门,每天来换银币的人络绎不绝,哪里有库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