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这个时代没有真正的亲人,可身上毕竟流着刘邦的血液,我有一个娇媚的妻子和无数的美人兄弟,而且我深知战争的恐怖,倒霉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起义之前,我总要安排好妻子和两个老父母的饮食起居吧。
说到家人,他们的反应又截然不同。这回项狗蛋听懂了我的意思,一个劲儿点头,说他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孩要照顾,确实不该冲动鲁莽。
卢绾指出,我们居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家人可以隐蔽到芒砀山上去。
而张良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句:“良已无后顾之忧。”
我再次盯着他的衣服和玉佩看半天,怎么看都与当地百姓格格不入,听口音也不像本地人。
“良来自韩旧地,已无家人。”张良又淡淡说。
我恍然大悟。就说张良这个名字在哪里听过。那个写史记的司马前辈曾经给他写了一篇文章,站在我面前的张良不是别人,正是韩国贵族后代,祖辈上都是韩国的宰相。当时韩国实力太弱,第一个被我偶像秦始皇灭掉了。
关于张良最重要的记载是博浪沙刺秦,他以前在嬴政巡视天下的途中,派刺客躲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行刺,不过没成功。
我同情他三秒钟。
“这样吧,我们分头行事。人都他娘的给老子溜走了,咸阳也去不成,项狗蛋你们几个留在这里,随时观察起义军的动向,老子跟卢绾回沛县集合人马。张良先生你……”
他是贵族后代,能当宰相的那种。我对他的才华、医术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也有了初步见识,所以不敢造次,也不敢命令他做什么。
“唤良子房即可。”张良轻声说。
“那子房你也先留在这里,等老子……等我回去解决点私事,再带兄弟们过来留县汇合,你看咋样?”
我内心十分想抱怨一句。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和手机,真他姥姥的有用。
古代不仅交通不便,连通讯工具也没有,交流特别困难。
张良什么小动物都养,就差鸽子,以至于不能写封信给萧何和吕雉,还要我再翻一下那座芒砀山回到沛县。
要是有手机直接呼过去多好。
“良便在此等候刘兄。”张良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对我抱拳作了个揖。
我的本意是想让他去找项羽。但既然我跟他比较有缘,就把他暂留身边,等遇到项羽兄,再把张良推荐给他。
我们兵分三路各自行事。我拉着卢绾路过驿站,果然不见了大家的踪影,只有几人个还坐在原地。
本来内心有点小激动,以为总算有几个人是带脑子的。结果一看,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拿不动锄头,扔不动砖,这几个留着也没多大用处。我把打不了群架的就地解散了。
折腾好几天才回到沛县城门口。我跟卢绾傻眼了。沛县县令一听说有义军起义,紧闭城门,白天夜里都不开,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也进不去。
不知道县令对里面的百姓宣扬了什么政策,我想应该不是以武力镇压,而是以某种手段欺骗老百姓,让大家都在里头安安静静闭门造车。
城楼上有两三个守门的,我喊破喉咙,他们也不肯开门。然后四下扫视一回,发现城墙下面有很多板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