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在这毫无营养毫无队友相见感天动地的对话中,周年庆正式开幕了。
一片掌声之后,先是公司总经理致辞,然后是各部门致辞,这个致完那个致,保底十五分钟起步。王舒意从读小学开始,每个星期的国旗下的讲话就是她很不想参加的环节之一,长大了也没什么长进,根本受不了领导的官方讲话,便表面上正襟危坐,桌下已经偷偷打开手机开始划水。
因为一直在和深夜加餐聊小说的事,这会儿她也被完全聊起了兴趣,点进□□己设定定时发表的文。
毕竟是因□□生的文,就算自己觉得并非是为□□而在写,但总要给官方一个面子,即使这个故事不适合草草拖出来装饰成速成的样子,她和深夜加餐还是每天挑灯夜战把文给赶出来了。
一口气连发五章,算是给故事开了个头,掀起了庞大世界观的一角,又保留了足够的悬念,引得一大早就在此等候更新的读者抓耳挠腮,求更新再多的内容。
翻看着读者们的留言,王舒意露出一个不可言说的笑容,笑而不语地看大家纷纷猜测后面的剧情,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前方一个大拐弯正等待着众人掉坑里……
坑读者,舒服!
王舒意刷完网站,又打开微博刷了刷。□□官博已经发布了所有联动文的传送地址,推送了好几条微博。
同一时间,所有作者的联动新坑都亮出来了,那浩大的阵仗,就一个“神仙打架,电闪雷鸣”可以形容。
让人根本不知道先跳哪个坑比较好。
领导的话终于讲完,微博上关于各家粉丝的群情也已经激愤到一定程度,奔走相告求亲朋好友跳坑,但那些热闹,王舒意都没空再看了。因为领导致辞这个环节完了之后,来了一个人的讲话。
那个人是佘十三。
王舒意坐在台下,众多作者席中,和在场的所有作者做了同样一个动作——抬头,看着他从台下一步步走到了台前,拿起了话筒。
佘十三是个怎样的人呢?
或者说,他有着怎样的分量,在网文界,又代表着什么呢?
不好评价吧。
他这个人出道很早,出道时也很年轻,所以现在看起来也觉得就是个三十多的80后。但混圈的老人都知道,佘十三,或许代表了一个网文的时代。
那还是网文起步的时候,没什么完善的盈利机制,大家也都没什么靠此赚钱的想法,所有在论坛里写文的人,其实就是凑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已。
兴趣而已。
佘十三便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声名大噪的人。
网文网文,有个网字,必然和它的亲妈妈网络一样,出现时间不长,却发展极快,每天都日新月异,翻天覆地。而他,算是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人吧。
如果没记错的话,佘十三应该是□□作者之一,在时代前沿风里来雨里去,留下一堆神话,作为台柱子撑起□□一片天。要说□□有现在的辉煌,说有佘十三一份功,不过分。
佘十三是个天赋选手,成名早,退得也早。有人说他是回家继承亿万家产了,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的确,佘十三在离开□□后,他自己干起了公司来。
不过他为人很厚道,没吸老东家血,而是像三叔那样,逐渐发展了自己故事的文化链,投投电影电视剧,干点游戏剧情策划,做做漫画顾问之类的,把工作重心转到商业上了。
□□这次请他回来,也算是一家团圆了。
圆满。毕竟不是所有分道的伙伴,都还能像当初一样再聚首。
佘十三站在台上,试了试话筒的音,然后看着下面听众席乌泱泱一片作者们,露出了一个笑容。
“□□今天叫我回来讲话,说我作为一个老前辈,应该给后辈留点什么值得听一听、有意义的东西。那我就在想,什么才算有意义呢?这个词每个人对它的定义都不一样,我也不知道具体该讲什么。”
“但是,我在看见你们的这一瞬间,我突然就有了很多话想说。”
佘十三说:“这些年,我没有再写文了,生活的大部分重心都转到了事业上,连拿笔的次数都少了很多很多。我曾经和你们一样,每天都对着键盘和文档,噼里啪啦敲打不停……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很模糊了,又很清晰,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而我也不必回去,那单薄的海洋里已经落进了足够的星光,很漂亮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讲,网络,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而网文,也必将成长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不谈情怀,单从数据上讲,现在中国网络的覆盖率还并不高,但每年都在以极为恐怖的数量增长,加入网络的人越多,会阅文的人也就越多。
是,这的确也是目前网文泛滥,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总有人来买单。
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身在滚滚洪流之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
在这里,我不谈理想,我不讲热爱,因为我觉得,在座的诸位都已经小有气候,过了昏头昏脑的小白的时期,能够明白我这些省略的话了。所以我想讲一讲,更重要的,责任。
纸质书少有粗制滥造的原因,是因为在约稿在出版时就有编辑和出版社先筛过了,但网络平台提供给了所有网民便利的无门槛准入机会,没有人来挨着挨着筛了,时间久了,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了。
市场做开了,盈利来了,文字也不纯粹了。
为取悦读者而实施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对不对,我在这里不讨论。我想说的是,我们作为作者,作为要入侵别人思想,霸占人家意识,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青年人三观的人,我们对自己做的事,要不要负责?
是,文学是不该被任何东西限制,社会规制的三观也不适合套在这上面,写什么都是作者的个人自由,这没有错。
但创作环境不应该就此被破坏,尤其是像诸位这样已经有一定影响力能推动发展的作者。不要让文学流于末端,真正被市场左右,成为没什么含金量的纸。
我们是作者,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好好写字,就是作者的本职。”
这段话显然来自佘十三的即兴脱口,没什么精妙字句,也没什么绝对缜密的逻辑,但是场下听得鸦雀无声。
其实会场并没有那么安静,但是大多数人都沉默了。
也许是出于对老前辈的尊重,也许,是出于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佘十三的讲话一直很委婉,既没有举例也没有指名道姓,一直都是点到为止,该懂的人自然懂。
王舒意坐在众人之间,看着台上的佘十三,想,佘十三果然是个打算做事业的人,他应该是现场改变了自己准备好的发言稿,来讲这么些话。不至于振聋发聩,但显然比感谢老东家的一路扶持商业互吹有意义的多。
其实他说的这些,没有人不知道,甚至包括接受低质量小说的读者们也知道,可市场环境太大了,身在其中的某一个人真的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去左右什么,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做好自己的本分。
然而令人难过的是,本分在名利的巨大诱惑下,本身就很难坚持。
永远保持清醒,是一件很难也很痛苦的事情……
王舒意的思绪跑了五百里,再回过神时,佘十三的讲话已经接近尾声了,他从责任讲到了追求,在谢幕前,他说:“有人调侃说:‘名著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应该读,但大家都不读的书’我想,即使这个人这么说了,在他的心里,必定也还是希望若有机会,名列‘不被大家读的书’之一的。这是一种殊荣,千古以来,没有文人不想要。
所有人都想成为那根极闪耀极夺目的高枝,而我,是愿意做土壤的人。希望诸君也愿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