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百一十七章 郑村坝之战(1/1)

李景隆哪里能料到朱棣在这个时候,还有胆子来偷袭自己。

在一片兵荒马乱之中,燕王朱棣带领的八千精兵,突然就将李景隆给包围了。此时,李景隆的身边只有不足五百人的卫队。

李景隆见自己四周突然都变成了燕王的人马,是吓得从马上跌了下来。

燕王朱棣哪肯放过个机会,身先士卒地向李景隆的那五百卫队发起了冲锋。很快,李景隆的五百卫队除了三十余人投降,其余全部剿灭了。

当李景隆被一帮兵士用兵器架着出现在燕王面前之时,李景隆立即是给燕王朱棣跪下了。李景隆向燕王哭号道:“表叔!表侄儿不知天高地厚,冒犯了您!还请您看在我父亲的情面上,放表侄儿一马。”

嘿嘿!生死关头李景隆还知道大打亲情牌,这哥们儿不傻嘛!

燕王朱棣冷冷地看着跪在自己身上的表侄李景隆,没有说话。其实,此时朱棣脑子转得飞快,他在思索如何处置李景隆呢!

杀了李景隆,那显然是下下之策。这除了可以从士气上打击一下南军之外,别无他用。因为建文帝会很快找一个李景隆的替代者,再度带兵来讨伐自己。而世人皆知道自己与李景隆父亲李文忠的关系要好,况且大家还是亲戚,下此狠手容易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让李景隆向自己投降?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李景隆投降了,他麾下的那些将领、那些兵士会投向自己吗?恐怕大部分不会。他们肯定会向南逃窜,直到建文帝再派出一个北征的主帅,他们又会依附在其身边,然后又来对付自己。

那怎么办?

似乎放了李景隆才是上上之策。李景隆就是赵括在世,纸上谈兵头头是道。这么“好”一个对手,自己如果不好好“珍惜”,那似乎是对不起上天对自己的眷顾……

正在朱棣考虑放掉李景隆之际,马和的队伍与燕王的队伍接上了头,汇合到了一起。听闻李景隆被擒,马和是什么也不顾,大步跑到了燕王身边。

马和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问道:“王,王爷,您,您打算如何处置他?”

朱棣看马和这急冲冲的样子,估计马和是有话想要说。于是,朱棣问马和:“你觉得该如何处置他?”

马和缓了一阵,终于不再大口喘气了,他这时也顾不得礼仪,附在燕王耳边,说了三个字:“放了他!”

燕王朱棣回头十分欣赏地看了马和一眼,心想:这孩子不愧是道衍和尚的学生,果然是天资聪慧。只是可惜了,要是他不是太监,定能成为我的肱骨之臣。

须臾,朱棣走到李景隆的身边,故意说道:“今天我放了你,他日在战场上,你会放过我吗?与其将来死在你的手上,还不如我现在先杀了你!”

李景隆听燕王说要杀了自己,吓得结结巴巴地说道:“不,不,不会的,他,他日若能在战场上相会,我,我定然是不敢跟表叔争锋的。”

朱棣假装惊奇地问道:“真的?”

李景隆将头点着跟鸡啄米似的,嘴里不停地说道:“绝无虚言!绝无虚言!”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这口说无凭,你今日给我写下一封字据,并按上你的手印。他日你若胆敢与我为敌,我就将这字据送给那小皇帝,看那小皇帝怎么收拾你。”

听说要自己亲笔写字据,李景隆傻了眼。这就相当于自己将把柄落在了燕王手中,他什么时候不高兴了,将这字据交给皇帝,那自己就得被诛九族呀。

于是,李景隆连连摇头,道:“这,这个字据写不得!”

朱棣双眼一瞪,说道:“不写?那我送你现在就去见阎王吧!”

这下李景隆急了,他赶紧辩解道:“我好歹是皇上任命的北征大将军,这带兵与表叔交手,本就是我的职责。我要是一写这字据,那下次在战场上与表叔相遇,我又该当如何?战吧,我是违背了今日不与表叔为敌的诺言;不战吧,我又如何向皇上交待?难道表叔的意思是,我回去之后主动辞去这大将军之职?”

朱棣嘿嘿笑道:“你要是辞职了,我去哪里找这么好的对手?你回去之后,继续当你的北征大将军。只是日后战场上相遇,你得输给我,而且还要输得没有破绽。”

朱棣说到这里,李景隆终于是明白了,他立即向朱棣保证,来日战场之上,定然配合表叔演好戏。

由于是在战场上,这纸笔也不好找。朱棣大手一挥,将先前俘虏的一名李景隆的亲兵给斩首了。然后将一块绢布铺在地上,让李景隆就着刚刚被斩杀的自己的亲兵的鲜血,用手指头在绢布上写字据。

朱棣念一句,李景隆便写一句。大意便是,某年某月某日,李景隆被燕王生擒。李景隆向天起誓,今生不再与燕王为敌,立此字据为证。

字据写毕,朱棣不仅让李景隆签上自己的名字,还按上了自己的掌印。

燕王拿着李景隆用亲兵鲜血写的字据,反复看了两遍,觉得十分满意。燕王将绢布揣进自己怀里,然后指着余下的李景隆亲兵,说道:“这些人也算是今日的人证。你放心,我一定会将他们看好的。只要你今生不违背今日之誓言,他们绝对不会出现在应天。如若不然,即使我这份字据丢失了,他们回到应天,效果也是一样的。”

嘿嘿!人证物证俱在,李景隆这回只能甘当燕王的提线木偶了。

很快,李景隆便随着燕王朱棣的大军在南军阵中冲杀。燕王朱棣瞅准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李景隆悄悄地放了。放李景隆之前,燕王叮嘱他,赶紧带几个人往回逃,至于你的大军,就由我来帮你收拾。

把柄落到了燕王手中,李景隆哪敢有异议。逃回阵中,李景隆不仅是顾不得集结自己的军队,甚至都不通知大家一声,便带着一支军队立即开始仓皇南逃,一直逃到德州,才停下了脚步。

于是乎,在燕王朱棣的策划导演之下,在李景隆的鼎立配合之下,燕王的军队取得了郑村坝之战的大胜,李景隆毫无节操地独自逃命。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中是这么记录此次作战的结果的:景隆屡大败,奔德州,诸军皆溃。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中又是这么记录此次作战的结果的:诸军始闻景隆走,乃弃兵粮,晨夜南奔,景隆遂还德州。

只是史学家们并不知道,李景隆抛弃大部队,自个儿先逃到了德州,他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呀!以至于后来李景隆还有好多蹩脚的演出,让我们觉得太业余,这都是有原因的呀!唉!理解万岁!

李景隆战败的消息传到应天,朝中立即有人向建文帝提出建议,李景隆根本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还是早日换帅为妙。

面对这种要求换帅的声音,黄子澄坚决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李景隆当初可是他推荐的,这个时候,他必须力保李景隆。生死事小,面子事大。

其实这个情况,远在北平的朱棣也替他考虑到了。收拾完李景隆遗留在北平周边的残部之后,朱棣立即让马和派人去应天,告诉宫中的李兴、王安、马靖等人,一定要在小皇帝身边多多吹风,一定要保住李景隆的帅位。

嘿嘿!这种对手派人替自己保帅位的事情,还真是史上罕见。

有了黄子澄的坚持,有了朱棣的良苦用心,李景隆终于是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帅位。

帮李景隆保住帅位之后,朱棣立即派人给建文帝上了一道奏折。朱棣在这道奏折上不仅是盖上了自己燕王的大印,还“请求”宁王朱权也盖上了宁王的大印。

朱棣在奏折里告诉建文帝,他并不是有心要起兵,实在是由于皇上受到齐泰、黄子澄这两个奸佞小人的挑拨,才导致他们君臣关系紧张。他与宁王本打算继续带兵南下,但考虑到战火一起,百姓必遭涂炭。如果皇上能罢免齐泰、黄子澄这两个奸佞小人的官,他和宁王愿意就此事与皇上和解。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燕王上的这道奏折,这是一道绵里藏针、并带着无数后招的奏折。

当时的情形是李景隆刚刚在郑村坝惨败,李景隆退守德州,还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御燕王和宁王的虎狼之师。如果燕王和宁王真的率兵南下,建文帝十分担心李景隆会在德州再次惨败。

于是,建文帝跟自己的叔叔朱棣耍了个小花招。那便是下了道圣旨,免去了齐泰、黄子澄二人的职务。但齐泰、黄子澄二人仍然天天陪侍建文帝左右,参与机务。

在建文帝看来,自己实在是下了一步妙棋。圣旨一出,燕王、宁王就不得再派兵南下,否则就是背了理。如此一来,就给德州的李景隆调集军队,以备来年再战,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