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新开市民众大剧院上演的是一出新剧,剧目名是《白鸽湾女儿》。
故事讲述了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女孩,面对人生困境百折不挠,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
距离演出正式开始仅剩不到14个小时,舞台上的各种布景板早就已经搭好,其实灯光三天前也调校得差不多了,姚初七点不到就匆匆赶来,是要和同事们一起再检查一遍,以防止出现纰漏。
成功向观众们呈现一出舞台剧,靠的可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哪怕仅有一颗稍微松动,也可能导致演出功亏一篑。
谁也不愿意让自己变成那颗松动的螺丝钉,所以每到演出之前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力求能将舞台设计的细节做到臻于完美。
不过今天,站在华美的舞台上的姚初,有些跑神。
白鸽湾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处处山清水秀,为国家孕育出过好几位功勋卓著的人才,以至于在全国上下都小有名气。
小提琴家粟英就是其中一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粟英详细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成长历程——出生后不久双亲就因病相继去世,她是给外婆一手带大的。
家里穷,外婆能一直支持她读书,并且从来没中断过给她生活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懂事的她就算是在逢年过节时也不敢找外婆讨要礼物。
不过在七岁生日的那一天,早上醒来时粟英发现床边竖着一个扎了彩带的漂亮礼盒。
礼盒很大,都快和粟英一样高了,她吃惊地拆开盒子,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一把崭新的小提琴!
粟英说:“没错,我从开始懂事时起就爱上了音乐。小朋友在长身体,都应该早睡,我却在外婆哼唱眠歌,以为我已然入睡于是离开后,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窗边,聆听窗外各种小虫和动物发出的声响。山村的夜晚啊,是多么宁静,又是多么喧闹,白天睡觉的小生物们在那时开启宏大的音乐会,它们所演奏的曲目,每一首都是那样的令我陶醉。”
至于为什么会从乐器演奏中选择学习小提琴,粟英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那是因为有一天,我在相册里见到了一张爸爸站在专门出售小提琴的商店里拍的照片。那时候爸爸很年轻、很帅,当然,也非常的健康。他脸上充满阳光一般明媚的笑容,我总在想象,他那样愉快地笑着,一定是因为见到了满墙挂着的小提琴。所以我对小提琴有着一种执着的痴迷,又想象如果我能拉好这种乐器,说不定就能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见到爸爸妈妈。”
愣愣地望着按照小提琴商店安排的舞台背景板,姚初的脑海里不停浮现七岁小女孩收到小提琴时惊喜的表情。
因为父亲年轻时的一张照片,小粟英深深喜爱上了小提琴演奏。
七岁之前,她只是在用支教老师带进山村的、一把很难调出音准的旧琴练习,那时没有人将她看成是音乐界的未来之星,没有人预料到将来她能在音乐上有极深的造诣,因为不管怎么练习,她拉出来的曲子也会跑调,就连她自己也相信跑调是技能问题,她练习再多水平也就只能那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