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1章 民谣震动张献忠,弃蜀入陕成国策(1/2)

汪兆龄战战兢兢道:“陛下,昨夜,城内民谣四起。”

“这民谣,与玉皇和钟楼倒塌有关,请陛下过目。”

说完,战战兢兢递上那封民谣。

张献接过,顺便喃喃念了出来:

“钟楼塌,铜钟落。”

“玉皇旨,响警钟。”

“大西王,不囚蜀。”

“关中兴,西王胜。”

“这民谣,是玉皇怪罪朕呢?”

汪兆龄吓得扑通一声跪地:“陛下,非也!”

“臣觉着,这是玉皇,给陛下指路呢。”

“指路?”

汪兆龄重重点头:“陛下,蜀地这些人,中看不中用。遇到顺风战还行,遇到逆风战,一触即溃,各自逃命。”

“如今,蜀中已成焦土,非久居之地。长久在蜀,犹如三国蜀汉,终自囚也。”

“臣闻,自古想夺取天下,必据关中形胜之地。”

“如今,李自成败退京师,损兵折将,若我五十万大军撤往关中,将蜀中金银、粮草,全部带走。”

“到时候,凭大西实力。陛下多出金银,收买人心。李自成部众,定为陛下所有。”

“陛下再广收西凉马,广纳秦人。养精蓄锐,率军出关,定能一扫六合,为天下共主。”

闻言,张献忠大喜:“汪爱卿,果真忠臣,朕之肱骨。”

正说着,突然,一声断喝,从门外传来。

“陛下,万万不可……”

张献忠和汪兆龄听到声音,抬头一看,竟是户部尚书王国麟,带着工部尚书王应龙、吏部尚书胡默、礼部尚书吴继善、刑部尚书李时英走了进来。

张献忠轻轻一笑:“王爱卿,朕和左丞相商议决定,撤出成都,向关中发展。”

“你们来得正好,有何不可?朕倒是想好好听听诸位爱卿的主意。”

王国麟身为户部尚书,大明前彭县知县,最知天下大乱,四野凋敝,最缺的、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他久在蜀中,更知有都江堰灌溉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气候最佳,水源充沛,最是适合种粮。

在气候变化异常的小冰河时期,比关中之地,中原之地,不知要好多少倍。

受张献忠鼓励,王国麟急忙道:“陛下,天府之国,不能弃啊。”

“哦,为何不能弃?”张献忠一怔,口气有些不满。

王国麟急忙下跪,苦谏:“如今,咱还有五十万大军;将士家眷,还有五十万;可成军之劲步小子,还有十五万。”

“只要赏罚分明,重奖壮士,臣敢说:任何人,都攻不破成都。”

“而蜀王府粮食、以及收集的百姓余粮,堆积如山,塞满粮仓,足够一百多万人一年之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vbixia.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