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目瞪口呆。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上面在讲些什么——这上面是他能理解的话吗?
……好像是的。
大宋,大宋怎么会变成这样?!
大宋怎么变成这样了啊!
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自己会等来这样一个答案——哦,不是答案,这不是大宋灭亡过程的答案,而是一个答案之前的环境背景……
好极了,真是好极了!
还没有灭亡呢,就已经丢人现眼成这样,丢了这么大一个脸,干出来了这样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影响力和知名度绝对空前的大事!
这才多久?这才大宋的第三个皇帝啊!
太祖,太宗,然后?然后大宋就变成了这样吗???
赵匡胤现在觉得,他确实是低估了大宋后来的皇帝了——他们能干出来许多他想都想不出来的事情。
比如,和辽国签订条约,这件事情他确实能想到;但是,和辽国签订这种条约,承认对方对燕云十六州的控制,放弃己方对燕云十六州的诉求,并且,还要年年给辽国钱……这样的条约,是他赵匡胤想破脑袋都不可能想出来的!
这宋真宗,到底是怎么才能想出来这样的条约的?
大宋的大臣们,这些人又是怎么想出来,并且接受这样的条约的???
以及,他的好弟弟,赵光义,到底是怎么教育儿孙的,竟然能教出来这样一个东西,还让他继承了皇位?!
-
赵光义此时同样沉浸在不可思议的情绪之中。
他万万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他承认,自己在两次北伐之中,都存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不管是第一次顺道尝试北伐燕云,还是第二次雍熙年间专门发动北伐,都存在不少问题。
也是这些问题,导致大宋最终没能获得成功,反而损兵折将不少。
大量开国传下来的精兵就此消亡,不少将领或者战死,或者在战场上出了大问题因此不能再次指挥军队作战……
这也导致国朝之内,不少人的立场从坚决出兵、夺回燕云十六州,变成了至少目前不合适出兵、目前更应该韬光养晦保持和平、目前不应该……的主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