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说这些人全都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主和派——其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想着留待日后,等到时机合适就出兵北伐的——但是,也确实严重影响了国朝内部的风气和倾向。
就连赵光义自己,也不再想着北伐建功、夺回燕云了。
赵光义承认,自己也确实是一时间没了进取的锐气和胆气而已,可是,他绝对没有想着就这么一直下去啊!更没有想着,燕云十六州就归了辽国所有算了,大宋不再计划收回燕云十六州啊!
他没了锐气和胆气,但是这个想法还是一直都有的——燕云地区应当是大宋的。
怎么,怎么就在他之后,情况就突然变成了这样?
大宋和辽国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大宋要签订这样的条约,并且年年给钱来换取辽国的退兵?
等等,辽国的退兵——难不成在自己驾崩之后,在大宋刚刚走到第三任皇帝的时候,辽国就成功打到了大宋的京城所在吧???
大宋的军事水平军事力量下降的有那么快吗?
【在这种前提下,宋辽已经大体和平了许多年。】
【而就在宋徽宗在位期间,情况发生了变化——辽朝内部不太平了。】
【在辽朝内部,有一股反对辽朝朝廷的势力正在兴起,并且日渐壮大,这个势力,就是日后的金朝。】
【北宋这些年一直都密切关注着辽朝的局势,当然也没有错过这件大事。】
【于是,在一些人的建议下,北宋朝廷——其实主要推动人是童贯等人——萌生了和金朝结盟,借助金朝的手干掉辽朝,或者说北宋和金朝夹攻辽朝,以便北宋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而很快,这个想法就不再只是想法,而是变成了实际行动。】
【重和元年——这是宣和元年的前一年,宋徽宗派遣使臣,通过海路,和金朝建立联系,并主动提出了结成联盟,共同灭辽的打算。】
【此时金朝在位的是金太祖,对方对这个计划也很感兴趣,于是,宋金之间开始了秘密外交,持续了一些年,直到宣和二年,双方正式达成协定。】
【双方打算联兵攻辽,并且约定了双方各自发兵的路径,进攻的目标,以及获胜之后,不同地区应该划分给谁等等。其中,燕云地区在约定中,被划给了北宋,算是达到了北宋联金灭辽的关键目的。】
【同时,条约还约定,既然金朝帮助北宋收复失地,那么北宋也应该像之前给辽岁币一样,给金岁币——是的,兜兜转转北宋还是要继续交岁币,只不过换了个交的对象。】
【此外,就是一些其他条款了,比如不能和辽讲和,开设榷场……】
【但不管怎么说,约定是达成了,燕云地区是有望回到北宋的手中了,这就是一大胜利!】
【而这个时候,北宋内部虽然爆发了方腊起义,但这并不影响朝廷要继续执行这一计划——夹击辽国,获得燕云!】
【宣和四年,宋金两方正式展开对辽的进攻,金军负责进攻辽的中京,宋军负责进攻燕京一带,至于其他地方,具体再说。顺便,金朝特别强调,北宋想要获得燕京一带,就必须出兵伐辽,不能不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