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召开听证
赵允知将账本轻轻放在桌上,神情严肃地指着其中一页,说道:“陆大人,我们从已核实出货源地的供货商处获取了详细底册,对粮草的进货、交付等各项数据进行了地毯式的详细核对。
这一查,单单是粮草这一项,就惊现两千万两不合理的数目。”当时正值战时,物价普遍呈上涨态势,赵大人可有将这个关键因素考虑在内?” 陆云轩听闻,不禁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陆大人,这些我们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推演。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还专门派遣得力人手到货源地展开深入调查,同时全面查阅了当时苏家与供货商的往来账目。即便把必要的人工和运输杂费都计算在内,经过这三个月的账目梳理,单单此项确实存在二千万两的出入。” 赵允知一脸认真,条理清晰地解释道。
陆云轩听后,心中猛地一紧,犹如被重锤击中。倘若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坐实,那在这高达三亿五千万两的庞大账目中,还不知隐匿着多少水分。仅凭这一项二千万两的数据,就足以给苏家定下欺君罔上、昧着良心发国难财的罪名。一旦罪名落实,所有账目清零,苏家恐怕在劫难逃,全家满门抄斩都在所难免。
但在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之前,就仓促下此定论,似乎还为时尚早。 陆云轩沉思良久,缓缓说道:“倘若真如所查,苏家确实难辞其咎,必将受到严惩。但我们也得给苏家一个辩解的机会,不然以后国家再面临危难,谁还敢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无异于自断双臂,万万不可啊。”
赵允知听后,连忙点头称是,恭敬地说道:“大人所言极是。” 说罢,便小心翼翼地抱起账本,匆匆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投身到紧张且繁琐的账目核查工作中。
赵允知离开后,陆云轩独自一人坐在房中,越想越觉得此事棘手,心中后怕不已。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不禁想起前几天苏浑送给他的那块用古玉精心雕琢而成的云字令牌。他将令牌轻轻拿在手中,反复摩挲把玩着,思绪也随之飘荡,仔细思索着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未来可能衍生出的种种情形。
思索良久,陆云轩终于眉头舒展,计上心来。他决定召开一场账目公开辩解会,专门针对粮草账目这一关键问题,让苏家给出一个能服众的合理解释。
否则,此事一旦传扬出去,类似的账目问题很可能如潮水般浮出水面。若这件事情处理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清算署的使命恐怕也将就此终结。更可怕的是,如果此次苏家因此受罚,那以后再有国家危难,恐怕就不会再有商家心甘情愿地主动站出来为国分忧了。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
择日,为了彰显公平公正,由赵允知起草旨意,发起苏家债务清算之粮草单项听证会。此次听证会规格颇高,邀请六部各派一名侍郎级别的官员参与,同时在京城商界广泛召集五名颇具威望的商家代表。
七皇子奉皇上旨意代表圣驾出席,楚宰辅、陆云轩,以及已成为苏家女婿的九皇子也一同列席。
如此规模和格局,足以见得户部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苏家选派苏然代表家族参与此次听证会,苏浑虽也是苏家人,但因其已身为户部侍郎,为避嫌并未参与。苏然前来时,手中紧紧握着一个账册。
赵允知简单地开场致辞后,便示意会计上场。会计有条不紊地将有关粮草一项的各项数字逐一罗列出来,随后进行一项项精细计算,最终得出的结果显示,多出的金额高达二千多万两,无论怎么算,都难以找出这些钱的合理出处。
紧接着,赵允知走上前,神情庄重地说道:“各位大人,圣上对苏家此次鼎力支持朝廷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赏,特封苏家家主为侯,各位苏家少主为国公。圣上还特别下旨,要求我们务必秉公核算,既要保障商家合理的利润空间,又绝不能让朝廷多花一分无谓的开支,切不可伤了诸位商家的爱国之心。赵某负责此次核算工作,正是秉承圣上旨意,现要求苏家济国公给予合理的解释,以正视听,不负圣上的殷切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