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召南打开门,“想喝什么?有你喜欢的工夫茶。”
“白水吧,那个弄起来太麻烦。”杨之水在客厅里转了转,墙上挂了三幅海错图装饰画,矮几上摆着一套千里江山卵白瓷茶具,鞋柜边放了一把《上虞帖》长柄伞,冰箱上则聚集了各大博物馆的冰箱贴。
“你这个地方花了很多心思啊,这是打算在H市定下来了吧”。杨之水惊诧,这么短的时间里,魏召南就已经把房子都布置好了,本以为会看到空荡荡的样板房。不过一想魏召南的性格,便又释然。
“嗯,就这了,你也在这里,还可以互相照应。”魏召南从厨房出来,把杨之水要的白水放在他面前。“以后经常来玩,你知道我在这里也没什么朋友。”魏召南看向杨之水说道。
“当然,你这里有什么吃的吗?饿了。”杨之水露出一个爽朗的笑。
“这都几点了,你又不按时吃饭,小心胃病加重”,魏召南站起来,打开冰箱看了看,“没有食材,蛋炒饭?”
“可以啊,你做什么都好吃。”杨之水又踱步到书房,看着一墙的书籍。“你下学期正式开始工作,有项目吗?有带学生吗?”
厨房里传来鸡蛋搅拌的声音,“有合作的项目。我现在和我们系主任一个课题组,他半退休状态,把项目和学生都分给我了。”继而是灶台阀门的轻响和热油的滋啦声。
蓦地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
“诺诺”,杨之水轻笑一声。
“我在朋友家。”
“怎么了?”
“你想想你这个月都忘记几次了?呵……我这就回来,你等一会儿。”
“没事,等我20分钟。”
魏召南听着那边轻快的声音,手中的动作慢下来。继而杨之水的声音在身后传来,“召南,我女朋友出门忘记带钥匙了,在等我回去解救呢,我就先回去了。”
“蛋炒饭还吃吗?”魏召南转过身,仍旧是温润的模样。
“下次吧,我怕她等急。”杨之水说完,便走向玄关,“哦,我在你书房看到一本日历,挺有意思的,在哪买的?”
“故宫的人送的,你想要就拿去。”魏召南快步从书房拿了日历递给杨之水。
“哈,我女朋友就喜欢这种东西。谢啦,下次送你别的玩意儿。”杨之水踟蹰了一下,最后还是接了过去。
魏召南看着杨之水关上门,又慢慢走回厨房,将做好的蛋炒饭盛起。默了默,吃了两口,又放下。
林晏从图书馆回到宿舍,打开微信,本科的室友群里一个在吐槽公司惨绝人寰的培训,一个在哀嚎惨无人道的加班,都叫嚣着要离职,羡慕林晏还是学生。
第二天寝室里来了新室友,自我介绍说本科是G大信息自动化专业,考研考了两年才考上的,看着是个活泼的性子。林晏想了想这专业跨度该跨了一个马里亚纳海沟了,这都能考上绝对是真爱。
不料新室友说自己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就想深入了解一下。而自己家里的钱已经可以用到他这辈子结束,既然可以不用赚钱养家为什么还要工作。至于为什么不选历史而选择考古则是因为考历史的人太多了考不上,恰好有考古这一个替代方案。好像很有道理,林晏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新室友叫张西岭,导师是吴老师,主攻科技考古,暑期回校也是因为吴老师让张西岭扎在实验室,先补一补基础知识。
照例,林晏请了张西岭第一顿饭,并在黄昏的时候带他逛了逛校园。张西岭兴奋地说这个校区都是女生,一定要拐一个当女朋友,林晏只是笑笑。
定好去实习的日子到了,魏召南带着林晏并另外两个学生一起坐动车到了Y市,在火车站广场,派驻在这里的考古所老师吕大临早就到了。
“吕老师你好,我是Z大的魏召南,这几个就是这次来参与考古发掘的学生了。”魏召南迎上去和吕老师握了握手,一一介绍了带来的几个学生。
“你好你好,你们终于来了,我和周馆长都盼了好几天啦。走,先去驻所。”吕老师开车带几个人去驻所。
一路上,吕老师简单介绍了考古点的情况,这边主要就是他在负责,还有一个考古所新招聘的小年轻。Y市博物馆前周馆长也在帮忙,然后就是三个技术工人和一些附近的民工。人手不够,他们来了之后,就可以加快点进度了。“哎,热不热,这辆是单位派给我们的公务车,跑了十多年不好使了,平时出点远门都老牛喘气一样怕在半路抛锚,哈哈哈哈。”
“是有点热,吕老师你们艰苦朴素啊。”魏召南笑着接话。
“热就把窗户打开好了,马上就到了。我们搞考古的,不艰苦不行哇,你们几个小年轻这次过来也要不怕苦啊。说实话,下工地既锻炼人又能学到知识,你们这次来不会亏。”
“我们也是盼了好久才有这次实习机会,我们不怕苦,保证完成任务!”同行的一位女生立马表决心,吕老师又是一阵笑。
来到驻点,几个人受到了欢迎。考古所在这里没有正式的驻点,租用了民居办公住宿。因为Z大几人的到来,考古所还特地又租了附近一户民居,将二楼四个房间整理出来,搭了架子床和简易桌子,置办了脸盆衣架等生活用品,甚至还拉了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