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透过屏风缝隙看见太子党官员们如被困的雁群,羽翼渐次被剪。
谢晋从东侧席位起身,他腰间佩玉晃得人眼晕,沈淮临终供词白纸黑字,杨荣私通漕运掺沙霉粮,漕工暴动箭伤证人可还在堂上呢。
那灰袍老者颤巍巍跪着,胸前蜈蚣疤在烛火下泛着青紫。太子党都御史刘瑾拍案怒喝:你不过是个漕仓看门老卒,谁给你的胆子攀诬?
老奴这条命本就是漕运给的。老者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口另一道疤,杨大人去年秋夜入漕仓,与沈曹督商议'以沙代粮'时,老奴正给漕船钉板——那夜暴雨,沈督爷靴底沾的黄河沙,还蹭在老奴袖口呢!
混账!刘瑾欲扑上前,却被两名锦衣卫架住双臂。张軏冷声道:三司会审,锦衣卫只听陛下旨意。
屏风后的茶盏被我捏得生疼。谢晋这蠢货总算没坏事,连漕工旧疤都伪造得如此逼真。我指尖在袖中掐出暗号,西侧席位传来瓷器轻叩三声——王珣该上场了。
下官倒查过漕运司库账。王珣突然高呼,从袖中抖出一沓泛黄册页,去年九月廿三。
杨荣支取五千两修缮河堤,至今未见工程验收!那笔银两的去向……他猛地将账册掷向太子党席位,诸位同僚不妨细查!
册页飘落在赵启案前,“五千两”字样刺得他瞳孔骤缩。屏风外传来指甲抠进木案的摩擦声——太子党的人,终于开始慌了。
王御史莫要血口喷人!陈秉直挣扎着甩开张軏的刀压,却踉跄半步,杨大人清正廉洁,那五千两必是用于赈灾!
赈灾?朱高燧冷笑掐断他话音,去年九月黄河漕运畅通,哪来的灾需赈?倒是前几日漕仓霉粮案爆出,杨荣库房突然走水……陈大人,那火可烧得蹊跷啊?
堂内烛火忽明忽暗,太子党官员们的影子在梁柱间扭曲如鬼魅。我数着屏风竹骨上的裂纹,第三道缝隙正对陈秉直发青的面颊——那表情,像极了被掐住喉管的鹌鹑。
传证人!朱高燧击掌,两名锦衣卫押着个瘸腿男人上堂。那人一瘸一拐跪地时,我认出他是被革职的漕运司库吏。
小人...小人亲眼所见...他哆嗦着指向地上的沈淮尸体,杨大人将五千两银票,塞进了沈淮书房暗格...那夜小人撞见,沈督爷用那笔钱,买了三百石霉米掺进漕粮!
陈秉直终于撑不住了。他踉跄着扶住案桌,茶盏\"当啷\"倾翻,滚热的茶水泼在账册上,“五千两”字迹瞬间晕开,化作一团墨渍,像极了沈淮脑浆迸裂时的模样。
朱高燧突然厉声,杨荣私通漕运、贪墨赈银、掺沙害民,证据确凿!刑部逼供致沈淮自尽,此案若不彻查,本王便上奏,锦衣卫替刑部裁断!
堂内沉寂如墓。三司面面相觑,最终将目光投向太子党空了一半的席位,陈秉直瘫在案前,赵启喉头青筋暴起,却再无人敢出声。
堂内沉寂如死潭。朱高煦冷声开口:三司不打算往下审了?
传杨荣!王彧喝道。那声令下时,我杯中凉茶终于彻底冰透,裂纹蜿蜒成河,一条浸着太子党鲜血的河。
我攥着帕子盯着堂下那盏裂成蛛网的茶盏,陈瑛袖中的指尖正轻轻叩打案面。那句\"传杨荣\"掷地有声,惊得檐角铁马叮咚乱响。
赵启喉结滚动,却始终未吐一字,他身后空着的席位,原该坐着黄淮,此刻却只余一缕檀香袅袅。